第四届“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决赛在7月上旬已打响,6支队伍要进行为期半年、两大任务的比拼:集装箱改造和生菜种植。

首先,各团队需针对赛事主办方统一提供的集装箱进行自行设计和改建。经过40多天的施工,改装完毕的6只集装箱植物工厂已于9月初被送至决赛场地——上海崇明光明花博邨的花艺馆,等待评委打分。

大赛鼓励参赛队伍改建集装箱时合理布局空间,扩大作物产量,同时要符合工作要求、设计美观,并兼顾设计的可复制推广性。此外,比赛还限定,硬件设备、软件系统、自动化系统、安装运输费用的上限为40万元。

眼下,各团队已进入叶菜种植阶段的较量:在纯人工光环境下水培“优雅”生菜,最后50天的种植成果计入最终成绩。

与其他参赛团队相比,叶菜侠的“植物工厂”独具一格。考虑到产量,多数参赛团队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集装箱内部空间种植生菜,但叶菜侠队却拿出近1/4的空间打造了一个“前舱”,整齐配备了肥料、工具盘、操作工具、清洗工具、监测工具等所有物料,并落地5S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,让种植小白也能“一键”纵享种植乐趣。

提及改造初衷,队长解晓巍表示,相较传统农业,植物工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更高,不仅要懂农业种植,还要有工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储备,成为植物工厂商业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,“所以,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中小型生活社区能够买得起、玩得转,本地供应商修得了的集装箱植物工厂”。

一方面,叶菜侠队在产品外观设计上追求简单、时尚、大方,并借鉴当下火爆的社区“口袋”概念,给集装箱植物工厂取名“口袋农场”。另一方面,即按照“设备仓+种植仓”的模式,对集装箱进行改造,让工具、耗材、操作、工艺、收获都能实现标准化。

“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套完整的植物工厂解决方案。”在解晓巍看来,这场比赛并非军备竞赛,不仅仅为了攀登技术高点,还要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,实现自主生产,同时降低种植门槛,展现出方案的商业想象力,“我们可以推广、销售的产品不仅是植物工厂,也可能是菜苗、民生基础配套设施服务等”。

在解晓巍的畅想里,未来,“口袋农场”可能走进社区、学校,成为一个绝佳的蔬菜展示平台、销售平台甚至教学平台,“比如,我们早晨可以在‘口袋农场’买一份夹有新鲜生菜叶的三明治、要一杯咖啡或沙拉碗”。